每年的七月,成为了中低收入者最为忧心的时期。每每此时,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出意外地“上调”,由此这一月被戏谑地称之为社保的“涨价期”。
依凭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而进行的上调,让中低收入者抱怨“被平均”。那么需要问的是,这种上调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当下社会平均工资的计算是否合理?缴费之后一定会“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吗?藉此,从本期开始,《每日经济新闻》将推出系列文章予以释疑。
707.60-179.20=528.4。
这是一道普通的算术题,也是2013年6月北京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后,一名企业员工的环比养老保险增额。
“不仅是养老,算上医疗等其他项,我工资总额的1/4没有了。”面对工资总额的严重缩水,独自在北京打拼的某企业员工金小蜂(化名)对记者慨叹。
7月21日,北京人社局一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社保基数的上调是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来核算的。除了北京,从今年4月份开始,全国多地陆续调高社保缴费基数。
基数上调 低收入者工资缩水
记者从金小蜂展示的工资条上看到,今年5月,代扣养老保险一项的金额只有179.20元,代扣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金额分别为59.06元、4.48元。而今年6月,其工资条上代扣养老保险一项的金额陡然攀升到了707.60元,代扣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金额分别为179.90元、17.69元.
金小蜂所在单位授权管理员工社保的代理公司对记者表示,这是由于金小蜂2012年 “拿到手的钱”变多了,也就是工资总额增加了,才会据此核算出社保缴费基数的增加。7月21日,面对记者的追问,上述北京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社保基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作出一定的调整”。
以金小蜂为例,他的社保基数上调是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来核算的,而707.60元的养老保险缴费金额则是按照总工资额8%的比例计算扣除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凡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
除了北京,从今年4月开始,包括江苏、山东、安徽、广东、上海等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陆续调高社保缴费基数,这项基数的高低,与个人、企业缴纳的社保金额之间存在关联。
而和金小蜂相比,一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研究人员李大满 (化名),却因享受类似公务员待遇,无需缴纳养老金等社保,没有受到此次基数上调的冲击,他对记者表示,“而且我们单位的年平均工资增长区间在15%~20%”。
“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准则,是我国社保制度的设计初衷。遗憾的是,这一点在金小蜂和李大满身上,体现的恰好相反。享受类似公务员待遇的“李大满们”,不仅无需缴纳养老金,退休后,还将享受远高于“金小蜂们”的养老金待遇。
缺口填补 国企红利能否给力
如何解除“金小蜂们”因社保基数上调导致社保缴纳金额攀升,进而工资总额缩水的痛感?
对于社保缴费基数及比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曾公开指出,“低收入的人缴费率可能更高,因为最低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如果你收入低于60%,实质上你的缴费率是要高于法定的缴费率的”。
鉴于当前社保缴费比例过高,加重参保企业和职工负担,不利于扩大就业,更减少居民消费,限制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挤压了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并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魏杰曾建议,政府应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大国企分红用于充实社会保障的比例,以降低居民和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他表示,“现在国有企业资本预算,没拿什么钱给社保基金。这样社保就只能靠居民、企业,等于减少了居民收入”。
多年来,央企分红的结余中,究竟有多少被用于充实社保尚不为外界所知。这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设立时,开拓非税收入用于社保等民生项目的初衷所不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业已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及新增红利将有一定比例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但是,在短期内国企红利补血社保基金的愿景实现恐有难度。
一名财政部内部人士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央企红利主要用于两方面支出:一方面是资本性支出,另一方面是费用性支出,其中主要包括用于央企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央企重组、央企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均尚未涉及支持民生。
“央企红利支出用于社保等民生领域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实施难度比较大。”上述财政部内部人士直言,从国有资本经济的收益来看,目前即使把央企所有红利收入全部用于社保支出,也不一定能彻底解决社保基金的缺口问题。
他对记者表示,“应尽快启动全国社保基金预算,先做出一个测算,在这种情况下再全面统筹资金,红利支出用于社保的工作思路才有实施的可行性”。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 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ldzytj 微信小程序:劳动争议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