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两个月前,赖小英等7人通过考核,与一家工厂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
此后,因工厂的大笔订单突然连续被客户撤销,导致员工数月内的工作量将大幅减少,为精简人员、压缩开支,工厂遂以赖小英等7人“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将其解聘,甚至只发给他们50%的试用期工资。
面对赖小英等人的质疑,厂方拒绝说明任何具体理由或根据。
【分析】
法律人士表示,工厂无权解除与赖小英等人的劳动合同,且必须依据约定向其支付试用期工资。
首先,工厂不能将赖小英等人解聘。虽然《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并不等于用人单位便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二是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本案中不具备上述条件。一方面,工厂之所以将他们解聘,是因为自身的大笔订单连续被客户撤销,出于精简人员、压缩开支而为之,而突发情况的出现与他们没有任何关联。另一方面,面对其质疑,工厂并不能说明他们为什么“不符合录用条件”,更不能提供其不适合岗位的客观依据。
其次,工厂的行为属于克扣工资。相关规定指出,所谓“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在赖小英等人已经按照工厂的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情况下,工厂仅仅基于“压缩开支”而只发给他们50%的工资,明显当属其列。
再次,工厂若一意孤行,除要足额支付工资外,还应支付相应的补偿金。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 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ldzytj 微信小程序:劳动争议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